社会文化公益环保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拥19万公顷广阔区域,是长江中下游荆江江段南侧的一颗生态明珠。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鸟类338种,包括白鹤、东方白鹳等...

更新时间:2025-05-21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荆江江段南侧,展现在湖南省东北部岳阳市境内,地理坐标独特,介于东经112°43′至113°14′,北纬29°00′至29°38′之间,总面积达19万公顷,专注于保护东洞庭湖独有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的历史与地位

自1982年成立以来,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承载着保护自然生态的重任,更在1992年光荣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成为我国首批六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标志着其在全球湿地保护领域的重要地位。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正式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强化了其在生态保护中的角色与使命。

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

东洞庭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据科学考察,保护区内共有鸟类338种,物种多样性极为显著。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包括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和白尾海雕,共计7种;二级保护的鸟类则有小天鹅、鸳鸯、白枕鹤、灰鹤和白额雁等45种。此外,淡水鱼类达到117种,野生和归化植物更是多达1186种。这里是许多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同时也是它们繁殖和停歇的关键区域,栖息的雁鸭类、鸻鹬类等水鸟数量惊人,常常可达到数十万羽。

保护区的特色与服务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致力于生态保护,还向公众提供了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服务。保护区内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通过举办湿地科普教育活动,提升了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此外,针对专业学者和生态旅游爱好者,保护区提供了科研考察和生态旅游的机会,使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加深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和支持。保护区还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也为生态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全面的服务功能,成为了湿地保护领域的典范,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站数据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浏览人数已经达到3,968,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

关于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别声明

本站牛马导航提供的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牛马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5月21日 上午5:53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牛马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